北京市是全国电梯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电梯总量达到63.5万台,其中住宅电梯占比超过80%。为了加强电梯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北京市在电梯安全监察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北京市于2003年制定了《北京市电梯安全监察办法》,并于2016年进行了修订,明确了电梯生产、使用、维保、检验、监管等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了电梯的安装、改造、维护、检验等工作流程,建立了电梯安全监察的制度和机制。
北京市实行市、区两级特种设备监管体制,建立了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电梯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对电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北京市还建立了以“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强化对电梯运行状况的日常监测和定期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北京市建立了以“96333”为统一呼叫号码的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困人救援的快速响应和协调指挥。
北京市于2018年开始实施了电梯检验改革试点,将检验与检测分离,充分发挥检测工作对电梯安全状况的诊断作用,优化配置检验检测资源,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在2020年开展了电梯维保改革试点,推动电梯维保由固定周期、固定项目向按需维保转变,鼓励使用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维保质量和效果。北京市还积极推动“全包维保”模式,在住宅领域培育专业化、规模化、长期化的电梯使用管理主体。
北京市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在电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鼓励电梯相关方投保电梯安全责任险,提高保险覆盖率;加强与消防等专业救援机构的联动协作,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的引导和支持,形成电梯安全社会治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