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物联网的发展早在2010年已经开始,经过1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磁铁感应、笨拙的电梯随行电缆通讯、取巧的RFID卡,到后来的外挂感知的电梯传感器,到再后来用黑匣子从电梯控制系统读取实时运行数据、各种无线通讯协议(设备)、各种APP二维码、NBioT/4G/2G/Wifi齐上阵,乃至于集大成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慧电梯等等。 技术创新:电梯物联网需要不断地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解决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应用等方面的难题,提高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和智能性。例如,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远距离智能呼梯、乘客身份自动识别、智能楼层指令登记等功能;利用边缘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就近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的安全和可追溯性等。 政策支持:电梯物联网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政资助,推动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促进各方利益的协调和平衡。例如,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和《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物联网的技术规范》等文件,明确了电梯物联网的技术要求和责任主体;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推进电梯按需维保、推广全包维保等措施,改革了电梯维保模式和监管方式。 商业模式:电梯物联网需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通过产业联盟、大数据价值开发、降本增效等方式,拓展盈利点和增值服务;通过“保险+科技+服务”的模式,实现风险预防和转移;通过“平台+硬件+软件”的模式,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目前,电梯物联网的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电梯生产厂家自行建设、第三方系统集成商建设和运营商介入建设。第三方系统集成商建设电梯物联网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技术优势:第三方系统集成商通常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品牌、型号、协议的电梯进行定制化开发,实现多种传感器和设备的接入和兼容,提供统一的平台和接口,简化接入难度。 硬件优势:第三方系统集成商通常具有较好的硬件资源,能够提供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智能硬件设备,如智能屏幕、AI摄像头、边缘网关等,增强电梯的智能化功能和用户体验。 网络优势:第三方系统集成商通常具有较强的网络资源,能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电梯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汇总和反馈,提供多种报警方式和数据流转规则,实现电梯故障的预判和预警,提高电梯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第三方系统集成商建设电梯物联网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信任难题:第三方系统集成商与电梯厂家、维保单位、使用单位之间缺乏信任基础,可能存在信息泄露、数据篡改、服务质量不保障等风险,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监督机制,保障各方利益。 标准难题: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电梯物联网标准和规范,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可能存在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导致第三方系统集成商在开发和部署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挑战,需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和推广应用。 成本难题:第三方系统集成商在建设电梯物联网时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需要长期维护和更新,可能面临较高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第三方系统集成商可能难以获得合理的收益回报,需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电梯作为商业写字楼的重要设施,其安全、舒适、高效的运行对商业写字楼的品质和价值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商业写字楼安装电梯物联网,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电梯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有着多方面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提升电梯安全性能:通过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智能分析相机,可以识别并阻止电瓶车等危险物品进入电梯,避免造成火灾等安全隐患。 提高电梯运行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电梯故障进行预判,并有针对性的开展维护或者提前进行配件更换,实现“按需维护”,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电梯的可用性。同时,通过智能分析相机,可以识别并提醒不文明乘梯行为,如超载、堵门等,避免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优化电梯管理服务:通过无纸化维保平台,可以实现维保过程的全程记录和监督,提高维保质量和透明度。同时,通过数字化协同办公系统,可以实现维保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沟通的高效化,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此外,通过应急救援系统,可以实现困人报警信息的快速响应和调度,缩短救援时间和成本。 增强电梯品牌形象:通过电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展示商业写字楼对电梯安全和服务的重视程度,提升写字楼的品质和价值。同时,通过智能分析相机,可以实现对乘客的语音提示和互动,增加乘客的乘梯体验和满意度。 大连奥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梯物联网解决方案是一套集安全、效率、服务、品牌于一体的综合性方案,能够满足商业写字楼对电梯物联网的各种需求,并为商业写字楼带来显著的价值。奥远作为一家拥有多年智慧电梯研发安装经验的企业,有信心为商业写字楼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了提高电梯维保效率和质量,降低电梯事故风险,许多维保企业开始引入电梯数字监管系统,实现对电梯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精准预警、快速救援等功能,从而为电梯维保提供一整套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电梯数字监管系统的核心是在电梯上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如大连奥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旗舰产品AIBox。AIBox是一款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和摄像头的边缘计算盒子,可以复用原有的摄像头,支持多种联网方式,兼具路由器功能。 AIBox可以对电梯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上传,支持近百项数据监测,包括电梯运行方向、运行时间、开关门次数、轿厢温度、轿厢湿度、轿厢烟雾等。AIBox还可以对电梯内部进行AI行为识别,如老人乘梯、儿童乘梯、长时间依靠电梯、障碍物遮挡电梯、电动车入梯等,并实现人脸自动打码,保护乘客隐私。一旦发现异常或危险情况,AIBox会立即发出警报,并通过语音播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除了智能监测设备外,电梯数字监管系统还包括电梯物联应用服务平台和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 电梯物联应用服务平台是基于电梯基础信息、电梯工作和服务信息以及电梯物联数据信息的专业数据信息应用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统计和展示,提供各类所需的统计报表,以及专业的数据应用模型,如电梯安全分析、精确维保分析等。 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构建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全市范围内所有接入平台的智能监测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实时掌握各个区域的故障情况和救援进度,实现救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快速响应。 电梯数字监管系统为电梯维保提供了智能化支持,帮助维保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为电梯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电梯物联网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电梯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电梯的远程监控、智能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提高电梯的安全性、效率和服务水平。电梯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 一、优点 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打造专属的电梯物联网平台,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可以有效保护自身的通讯协议和数据安全,避免信息泄露和竞争对手的模仿。 可以及时获取和分析自己生产的电梯的运行数据,持续改进产品设计和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缺点 只能适用于自己生产或者授权的电梯,无法覆盖市场上其他品牌或型号的电梯,导致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 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建设和维护自己的物联网系统,增加了运营成本和风险。 难以与政府、第三方或其他厂商的物联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影响了监管效率和协同效果。 对于电梯厂来说,如何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梯物联网建设模式和合作伙伴,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