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电梯新闻资讯

; 从智慧电梯发展历程,看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演进;
2021-01-10

从智慧电梯发展历程,看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演进

电梯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算起来已经十余年了。从最初的磁铁感应、笨拙的电梯随行电缆通讯、取巧的RFID卡,到后来从电梯控制板取数据、各种无线通讯协议、各种APP二维码,再到后来的外挂感知的电梯黑匣子、NBioT/4G/2G/Wifi齐上阵,乃至于集大成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慧电梯,等等,可以说智慧物联网见证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全过程。  而且,不仅在技术上,电梯物联网探索了几乎所有的方式,在商业模式上,电梯物联网也是物联网商业模式演进的一个标准样本。  【对于物联网而言,电梯既标准也特殊。】  说标准,是因为电梯物联网,就是标准的物联网,从感知到通讯到分析到决策到处置,完成了完整的业务循环。而且,电梯是特种设备,在政府监督管理之下,物联网不仅是需要,更是必要。  说特殊,是因为电梯的“有管用责”比较复杂。简单说:电梯是建筑的一部分,是业主的资产;电梯管理权在物业,而且责任也在物业;电梯是特种设备,维修权在维保,不是谁都能动的;电梯用户可能是上面任何一种,也可能与上面任何一种人都没有关系。  特殊之处,还不仅如此。特种设备监管部门负责监察,理论上可以管电梯维保机构。物业是建设部门负责,协调产权却在街道社区。  从性质上看,毫无疑问,电梯是私有财产。但电梯同时也是公共交通设备。想想我们乘坐电梯,有几个人知道,这电梯是谁的财产、又有谁支付过电梯乘坐费?  鉴于以上特殊原因,电梯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崎岖磨难,仿佛西天取经一般。这也就造成了智慧电梯这个概念,以及各种商业模式的探索。  【利益关联方的交易结构】  商业模式,根本要解决的就是:谁来最后埋单。科班的说法,叫做:利益关联方的交易结构。  最初的方式,也是首先会想到的,当然是政府采购。这是公共安全问题嘛。  可问题是:政府是否需要为私人财产再花钱?如果套用环保监测,算是有道理,如果套用私家车,那就没道理。而且,要全覆盖,还是一部分?要采购多少数量?财政能力如何?是否有可持续性?  这一系列问题,最终的结果是:监管平台政府需要建设,局部试点政府需要做,弱势群体政府需要做,标准也需要政府做。  如果当地政府财力很好,倒是惠民工程,财政埋单无可厚非。倘若财力不行呢?  既然电梯是私人财产,第二种方式是业主购买。非常遗憾的是,对法人主体的楼宇还好处理,对住宅小区这事太难了!人多难办事,你懂得。  那么物业购买如何?这算是第三种方式。不少地方政府尝试过,不过这个制度成本非常高。所以由物业为主体大规模安装,很难推广执行。  第四种方式,就是维保机构。众所周知,电梯维保机构的日子过得也很苦逼。在一个混乱的市场中,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好的电梯维保机构并不能有好的收入。付这笔钱,似乎也不太靠谱。  当然,还有第五方埋单的逻辑:乘客埋单。比如广告运营,但从近十年的探索来看,也不太靠谱。姑且不说广告权是谁的,有广告价值的早就有广告了,没有广告价值的谁会出钱?  至于把电梯当做流量入口(也算第五种),则纯属玩互联网的忽悠,已经成了笑谈。  也有运营商投资建设,政府、物业、维保、业主购买服务的模式,本质上还都是上面的五个付钱的对象。这也算是第六种模式吧,谁让运营商提供通讯服务呢。  【如此看来,电梯物联网,岂不是一个死结?】  貌似如此。究其根本,要回到制度性因素。好在,不久前,市场监督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改革维保方式,给了这个市场一线生机。  但凡商业模式,要解决谁来付钱的问题,还要解决分钱的问题。所以必须在交易结构上下功夫才行。  倘若征求意见稿执行,就给出了商业模式的操作空间,就可能从供给侧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征求意见稿,降低了维保成本。  在电梯维保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腾挪出了空间。通过加装电梯物联网设备,可以申请获得“按需维保”试点,进而由监测技术和精细维保管理,将原来维保的成本降低到三分之一到一半。  这个空间就足以覆盖电梯物联网的成本,而且还有剩余。附带效应是,维保公司中的“良币可以驱逐劣币”。  因为有了对电梯运行全过程的数据,财产风险变得透明可控。于是财产保险的逻辑也就能够跑通了。一旦保险通,则电梯就能够像私家车一样,获得新生。  电梯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还在演进之中。奥远®智慧电梯,给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和物联网、大数据和应用管理软件产品,希望与各界贤达共同解决我们身边的安全问题。

; 奥远电梯物联网:国内电梯物联网发展现状(三);
2018-12-12

奥远电梯物联网:国内电梯物联网发展现状(三)

国内现在规模较大的电梯生产企业在生产智慧电梯方面情况各异。三菱电梯是电梯生产企业中较早采用电梯物联网技术,并在电梯产品中普遍加装通讯设备的企业。奥的斯电梯则在电梯物联方面比较谨慎,现在对维保工作的技术支持还是以移动互联网方式为主。可以说,国家还没有统一的电梯物联数据标准,这为整个电梯行业物联化应用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阻碍。 智慧电梯对电梯使用管理、对维保的技术支撑作用显而易见。在电梯运行监控、故障报警、维保预期提示、日常工作管理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一些较大规模的物业公司已经开始进行电梯物联网工作的尝试,如长城物业、碧桂园物业等。 另外,智慧电梯的发展也为电梯的保险业务带来了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会提高电梯保险工作的风险管控更加科学和高效,电梯保险和智慧电梯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因此,虽然智慧电梯现在在国内只是个初期阶段,还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作用和价值,但可以确定,智慧电梯正在快步走来,势不可挡。

; 奥远电梯物联网:国内电梯物联网发展现状(二);
2018-12-05

奥远电梯物联网:国内电梯物联网发展现状(二)

移动通讯网络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智慧电梯的发展。电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电梯故障应急救援、电梯维保工作管理、电梯信息公众服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质检总局近几年一直在引导和鼓励各地进行智慧电梯或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的建设工作,并陆续出台了多个指导意见和通知。但国内一些城市做的智慧电梯项目,基本上是以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为主,建设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政府的智慧电梯项目,现在普遍面临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只有极少的实际数据和信息。不论是应急救援平台,还是物联监管平台,要实现普遍的数据感知和工作管理,要真正发挥政府智慧电梯项目的功效,还有一段路要走。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电梯物联网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尽管如此,智慧电梯所表现出的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电梯物联网发展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新的发展。

; 电梯应急救援预案与演习制度(一);
2018-11-14

电梯应急救援预案与演习制度(一)

1目的为了保障电梯乘客在乘梯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解救,帮助人们应对电梯紧急情况,避免因恐慌、非理性操作而导致伤亡事故,最大限度的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2电梯应急救援预案2.1电梯困人应急救援预案2.1.1乘客在遇到电梯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以下求救和自我保护措施:①通过警铃、对讲系统、移动电话或电梯轿厢内的提示方式进行救援;②与电梯轿厢门保持一定距离,以防轿厢门突然打开;③在救援人员达到现场前不得撬砸电梯轿厢门或攀爬安全窗,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电梯轿厢外;④保持镇静,可做抱头屈膝,以减轻电梯急停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 辽宁质监局举行“2018年辽宁省电梯安全宣传周”;
2018-11-07

辽宁质监局举行“2018年辽宁省电梯安全宣传周”

近日,辽宁省质监局在沈阳豫珑城活动大厅举行“2018年辽宁省电梯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今年的“电梯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安全乘梯、你我同行”,目的是进一步普及电梯安全常识,宣传电梯安全法律法规,提升全民乘梯安全意识,营造“电梯安全,你我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活动现场,辽宁省电梯协会向全省电梯行业从业者发出“提升电梯制造、安装、服务质量”的倡议,电梯维保企业做出“守法经营,注重安全和服务质量”的承诺,参加活动的10余家电梯维保企业、检验机构、监察机构进行乘梯安全宣传,发放安全常识手册和宣传单,现场解答关于电梯安全的问题。主会场附近居民社区设置多个活动分会场,各家电梯维保企业同步开展宣传活动,与主会场遥相呼应,共同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乘梯安全环境。

申请试用 联系电话

134-6668-2873

微信
二维码